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仙来居伴奏网

 找回用户名密码
 註@冊
查看: 72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心情] 城市这个容器种什么 [复制链接]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UID
264651
帖子
6378
主题
4865
金币
5531
激情
2154
积分
6199
注册时间
2008-6-12
最后登录
2013-2-2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12-1-1 18:10:54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全国655座城市计划“走向世界”,183座建设“国际化都市”……这两个描述国内城市“雄心”的数字,昨天让我发晕。要知道,国内拢共不过669座城市;要知道,全球公认的国际化都市不过十几座。
“国际化都市”怎么建?真想周游全国,从沿海到西部,从直辖市到地级市,向市长们讨教。还是别跑了。最靠谱的答案就一个:从众。大家都搞“国际化”,你敢“落伍”?早在1995年,全国就有50多座城市打出“建设国际化都市”的旗号。十几年过去,“国际化俱乐部”不断扩容,真正建成“国际化都市”的又有几座?夜问专家,有的说两座,有的说一座都没有,连上海、北京都够不上。
国际化都市不是自封的。经济发达程度、外籍人士占常住人口比例、富裕人口比例、国际性机构集中度……关于国际化都市,全球公认的评价体系多达29项。可以说,国际化都市是被选择、被认同的结果,而不是市长们主动选择的结果。没有全球性影响力,何谈“国际化都市”?以纽约为例,若把它算作国家,经济总量能排在全球十几位。咱们的大城市,恐怕不但算不上“国际化”,连“国际性”都不足,更别说那些地级市。很想给西安打个电话:人口达到1000万,一半市民会说900个英语词句,会背歌德、普希金作品;随地吐痰罚50元,行人闯红灯最低罚款100元……做到这些,就能十年建成国际化都市?“国际化”的标准就这么低?或者说像个无所不包的框子?不吐痰、不闯红灯,连小城居民都该做到。即便会说几句英文,“国际化”程度未必就算高。
有人说,城市是个“住人的容器”。大马路、大广场、豪华宾馆、摩天高楼……在有些市长看来,“国际化都市”就是大容器,越大越好,越洋气越好。贪大求洋,其实是对本土特色缺乏自信。从“国际化都市”到“千万人口城市”,到“低碳城市”,每一波热潮都有上百座城市扎堆其中,克隆模仿,没变出“国际化”、“低碳化”,却变出千城一面,变丢了本土特色。
城市,这个“容器”有多大不重要,有没有特色才要紧。那不勒斯靠比萨饼闻名,伯尔尼靠钟表闻名……这些世界名城有几个提出建设“国际化都市”?城市,这个容器不该是市长随意折腾的“自留地”,而应属于全体市民,应该种自己的花,长自己的故事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註@冊


联系微信QQ:5087708 Email:5087708@qq.com
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,仅供试听,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